Page 49 - 云阳内刊
P. 49

奇闻

 aNecdOTeS
 河北)人刘道禅师云游至此,恋其景异而长住
 不去。于是刘道禅师于崖壁凿石龛,大规模开
 岩造像,使寺院更成大观,被后世尊为“开岩
 第一祖”。
 下岩寺规模宏大,周围古树繁茂、青藤盘
 下岩寺  绕,洞顶飞瀑长泻,溅起团团珠玉,宛如仙境。

 据云阳籍文化名人涂凤书描述 :“石壁刻佛像,
 洗涤心灵的一方净土  高者一二丈,小者两三寸,不可以数计。佛殿

 僧寮,游客憩息之所,为屋十数间,楼六七楹,
 文   了尘    图   谭少华  谭仁军  内诸龛沛如,外修竹千万杆,其上有悬瀑荡漾
 檐际,江盛涨时,水往往漫入寺中,盛夏如深
 秋,避暑者群诣焉。客船上下,但见水竹参差,
 从两江广场对面拾阶而上,不一会儿,便来到了重建的下岩  不知其间有寺也。”
 寺。前一刻还身处闹市,恍然间,便置身于绿树红墙、苍松翠柏之  千百年来,下岩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、
 间,浓郁的庙堂气息扑面而来。山门殿居中耸立,钟楼、鼓楼雄峙  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,引无数
 两侧,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。庙里响起深沉而悠远的钟声,仿佛从
 远古传来,思绪不禁转向那早已淹没江底的老下岩寺……
 下岩寺一名燕子龛,又号云岩寺, 别名“云崖滴翠”“古书屋”,  新建的下岩寺依然为“座岩临江”风格,山水园林
 与现代建筑浑然一体,相互衬托,又不失古朴、肃
 原位于云阳双江镇塘坊村江边一天然岩穴内,秦汉之际即有人在此  静。整个寺院格局对称,使用青瓦、红墙、烫金彩  骚人墨客蜂拥而至,使其逐渐从著名  是实有其事还是后人附会,已不可考,  其中一首为《云岩水帘》:“峭壁欲摩天,
 绘,犹如皇宫,而独特雄伟的飞檐更具佛家灵气。
 刻字、造像,唐时随佛教的兴盛而成寺院。唐末,定州无极县(今  如今,下岩寺已成为云阳信众的心灵归宿。  禅院演变成旅游文荟之地。王维、苏轼、  不过他们三人相会于此的盛举却使下  飞雪直挂颠。冷筛千嶂月,寒喷一溪
            黄庭坚、苏辙、陆游、范成大、喻汝                  岩寺从此声播遐迩,成为渝东千古名                  烟。绕树湘纹织,嵌空宝箔悬。更逢
            砺等历代文化名人都慕名游历该寺,                  刹。人们为纪念这次盛举,特在寺旁                  新雨后,百道响潺潺。”全诗描绘出下
            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了一座“三贤祠”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岩寺的美好景象:峭壁摩天,水流直下,
                据史料记载,宋英宗治平四年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岩寺风景幽奇,著名山水诗人                像片片飞雪,又像筛下的千万道月光。
           (1067 年)元月,苏轼、苏辙兄弟与                王维曾赋诗咏赞 :“山中燕子龛,路剧                周围水雾弥漫,如烟旋绕,像洁白的
            黄庭坚于此不期而遇,苏轼游兴大增,                 羊肠恶。裂地竞盘屈,插天多峭崿。                  织绢。雨后,潺潺水声轰鸣一片。这
            提笔写下《下岩留题》:“子瞻、子由                 瀑泉吼而喷,怪石看欲落……”此诗                  首诗咏赞的,正是“云阳八景”之一
            与侃师至此,院僧以路恶见止。不知                  形象地描绘了下岩寺危岩、飞瀑景象,                 的“云岩水帘”。
            仆之所历,有百倍于此者矣。丁未正                  展现出寺中风景之奇美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下岩寺虽
            月二十日书。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宋范成大的《下岩》诗如此写道:              历尽沧桑、几经兴废,但直至清末民初,
                苏轼游下岩寺没留下诗作,难免               “畴昔中岩一梦残,下岩风景亦高寒。                  仍保持着相当的繁盛。2008 年,三峡
            遗憾,但却留下一段即兴吟诗的佳话。                 峡中无处堪停棹,雨后今朝始凭栏。                  工程竣工蓄水,下岩寺随之没入江底。
            据说苏轼兄弟游毕下岩寺后欲乘舟去                  不用苦求毫相现,只教长挂水帘看。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,当地政府择地二十亩,于龙
            夔州,艄翁见是当今名士苏轼兄弟,                  山僧劝我题苍壁,坡谷前头未敢刊。”                 脊岭公园内重建下岩寺。新寺比旧寺
            非常高兴,用云阳方言与之对话,要                  结尾一句“坡谷前头未敢刊”,道出作                 大 30 余倍,有山门殿、大雄宝殿、藏
            求他也用云阳方言即兴吟诗一首才许                  者被眼前美景所惑的情状 :前有苏东                 经楼、念佛堂等,全寺博敞宏丽,深
            上船。苏轼略一沉思,随即口占一绝 :                坡、黄山谷等“诗界大佬”题写诗文,                 邃庄严。
           “咪祢一小舟,听鲲水上流,咔碴三桡                  作为晚生后学的范至能轻易“不敢刊”,                    如今,老下岩寺虽然已随历史的
            片,会(儿)就下夔州。”吟毕,艄翁                 然而,最终禁不住还是“刊”了,这                  脚步远去,但我们相信,“重生”后的
            及寺前看闹热者无不抚掌击节,为苏                  正是因为下岩寺的风景实在太美了,                  新下岩寺必将延续其辉煌,成为云阳
            轼的才学所折服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得令人欲罢不能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众心中不可缺少的心灵归宿,成为
                苏轼用当地方言即兴吟诗一事,                    清朝熊宇栋有《云阳县八景》诗,               渝东地区佛学与文化的圣殿。



 万里长江   4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  天生云阳
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